作者: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詹文男

全球總體環境這幾年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美中貿易戰的持續,以及隱身於後的科技角力,更為經濟遲緩的前景埋下不小的疑慮。除此之外,包括人口結構的轉變、區域市場的加速整合、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源效能提升的需求,以及永續環境的追求等,為台灣產業未來發展帶來不少的挑戰!

從全球人口結構的變化中觀察,世界總人口雖持續增長,但分布不均,多集中於新興國家,而其經濟實力也逐漸提升,也就是所謂的金字塔底層的商機。而這些市場大多是台商過去較少著墨的地方,需要加緊經營;

而未來幾年,區域市場整合勢將加速,加上短鏈趨勢的興起,若無法有效應對,台灣將有邊緣化的危機;另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人工智慧與5G的進展,以及虛實融合的趨勢,正在顛覆以往的產業遊戲規則,帶來更多的硬體,軟體,零組件及服務的市場機會;而能源及水資源需求的不斷攀升,凸顯替代能源,以及水分配和水源養護的重要;而氣候變遷所帶來複合式災害,也是國土環境永續需要面對的課題。

除了總體環境的變化之外,台灣產業內在也有許多的瓶頸需要進一步突破:其一是重硬體、輕軟體及服務的心態。台灣產業多以硬體為主,軟體多為附屬角色。但觀察全球市場的變化,已從過去的買硬體送軟體送服務,轉變成買軟體及服務送硬體,主從已改變,如何強化軟體及系統整合能耐,以提昇硬體產品的附加價值,甚至進一步以軟體及系統整合作為競爭力的核心,需要從思維上根本做調整。

其二是重代工製造,輕品牌及通路的觀念。台灣產業長期聚焦代工製造之業務型態,為求降低成本,不斷在全球各地追求廉價生產要素,許多產品雖擁有高全球市佔率,但附加價值並不高。反觀先進國家許多品牌或通路商,因掌握市場動態及消費者行為,並根據其需求設計產品,因而享有高毛利。若台灣能擁有更多的強勢品牌及通路,掌握出海口,將更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健全發展。

其三是重實體,輕虛擬。由於台灣產業結構偏重硬體製造,對於虛擬世界的投入較少,因此在電子商務以及數位經濟發展上顯得步履蹣跚。互聯網的發展正如火如荼,跨境電商也方興未艾,台灣若能強化虛實融合能力,不僅能突破區域整合的障礙,對於台灣眾多無全球行銷能力的中小企業而言,也是一大助力。

其四是長於單打獨鬥,無法群力共創市場。過去台商一只皮箱闖天下,建立起台灣奇蹟,之後的個人電腦廠商攻城掠地,更建立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基礎。不過觀察市場的競爭已轉向多面向、複合式,強調快速創新試驗與演化的產業生態發展,不同於過去強調供應鏈整合、產業群聚的發展思維。如何逐步建構台灣產業自主且不可替代的生態體系,以替代過去廠商的個別發展,需要先期佈局。

基本上,整體世界格局已變,市場遊戲規則亦正在重寫,如何因應全球總體環境變遷,並改造台灣原有的產業結構,需要產政學研攜手方能竟其功。以下是幾點建議:

首先是產業體質的轉變。研發資源的配置應全力轉向軟體及系統,透過國家創新系統的努力,提升產業軟體能力。過去台灣偏向硬體的產業結構,甚至連政府標案也是重硬輕軟,使得軟體產業疲乏不振,如何聚焦有潛力的領域,開展具國際潛力的的軟體系統及解決方案,應是未來政策的重點。

其次是新興市場的佈局,這可以結合產業結構調整並進。除了品牌及通路的深耕外,也應全力推展數位經濟,培養虛擬世界的競爭優勢,並建構商務跨境平台,以生態體系的整合策略全力進軍新興市場;政府可以透過國家隊的籌組,針對新興市場進行優質平價產品的開發,輔以實體及虛擬通路,並建構完整的生態供應鏈體系,全力拓展金字塔底層的商機。

再者,數位科技的發展來勢洶洶,已對各行業產生重大衝擊,應協助產業加速創新並進行數位轉型;亦即政府應深入淺出的讓台灣為數眾多的企業主瞭解數位科技運用的本質與內涵,透過專家組織顧問輔導團診斷分析各公司進行數位化之潛在機會和風險,釐清數位化方向,協助其擬定具體的數位優化或轉型的目標與策略,並提供企業和其員工使用數位工具相關之訓練課程,降低其在進行數位化、數位優化與數位轉型時的風險,整體產業的數位競爭力才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最後,環境永續是普世的需求,尤其近來氣候變遷為全球帶來許多的災害,如何藉由科技的發展來降低氣候變遷對環境的衝擊,並透過台灣本土試煉過的解決方案與經驗輸出至有需要的國家及市場,這對於國家品牌的建立與提升,將會有莫大的助益!